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精神昇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蘇菲:現代化的需求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本站原創    作者:webmaster
熱度3856票  瀏覽83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8月20日 13:34

 

  古勒從法圖拉·葛蘭的思想中看到了調和、相容的可能。古勒認為,葛蘭研究蘇菲思想後所得出的“心靈的文化”這一成果將為土耳其社會找到自信心——長期以來,由於各種教育體制的性質不同而導致的衝突、狹隘和偏見,使土耳其社會一直缺乏這種信心。早期的制度是分裂性的,導致了社會的兩極分化:“世俗的”與“伊斯蘭的”、“現代的”與“傳統的”、“科學的”與“宗教的”被人為地割裂。葛蘭調和相容的生活態度,使得土耳其人民能夠在保留傳統中最優秀、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的同時,接受並運用現代科技的進步。其結果將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的、寬容的社會出現——她期望如此。
      葛蘭的思想主張個人要恭謙溫和、社會要張弛有度、伊斯蘭要成為文明的基石。他舉了一些例子,證明這些人謙虛寬容而且沒有喪失與真主的聯繫;也舉出另外一些例子,說明那些人被傳統的壓力和現代的強勢折磨得精疲力竭。
      在“心靈文化”中,信仰與知識得到了結合——這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嶄新的、自信的大門,開闢了新的方向。我們正在經歷傳統的保守思想與現代的自由寬容的深刻碰撞與融合,這是土耳其歷史上前所未有的。[30]
      教育所面臨的挑戰不過是整個社會面臨的挑戰的反映罷了。教育體制未能將不同的元素調和為一體,說明整個社會也沒有完成這種調和。葛蘭指出,當代的態度與價值觀未能與傳統的智慧相結合,在這種情況下宣稱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無疑是膚淺的。其實質是一種表面上的現代化,並沒有觸及、影響到人性深處的蒙昧、野蠻。葛蘭認為:一個社會的成員如果沒有信仰,沒有愛,沒有激情,也沒有責任感,如果他們過著一種毫無目的的生活,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也不瞭解自己所處的時代與環境,那麼這個社會就算不上文明的社會——即便他們所有的機構都改變了,物質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現代化”了。文明是一種智識和精神現象,與技術、衣著、服飾、傢俱、奢侈品沒有任何關係。流血事件不斷發生,殖民主義改頭換面之後依然大行其道,屠殺衝突無休無止,態度方式依然粗暴,智識階層依然蒙昧,唯物主義依然把持科學領域和價值觀念……所有這些,以及盛行於當今世界的其他種種野蠻行徑,無不強有力地證明:今日所謂“發達國家”的人們,還遠未建立真正的文明,而那些“發展中的”效仿者們更是離題萬里。[31]
      他批評一些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的決策者,這些人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現代化”。他們實現現代化的唯一手法,就是把別人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中的那些表面化的、比較新奇的東西抄襲過來,而對於真正的變化卻根本認識不到。真正的變化乃是思想觀念的變革。葛蘭把這種為了“打造”現代社會而不惜代價的做法命名為“現代主義”。與這些“現代主義”的社會規劃者不同,葛蘭認為國家的真正目的必須是文明,必須是在道德表現和思想觀念方面讓個人和社會都獲得新生。不關注人們的精神觀念和行為舉止而一門心思地提供新的消費品,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犯罪”——因為在一個題目已經被誤解的問題上,這種方法事實上在以錯誤的答案進一步誤導人們。
      文明不是“現代主義”。文明意味著改變和提升人們的認識、思維方式以及人文價值,而“現代主義”則忙於改變人們的物質條件、生理享樂方法並改進他們的生活設施……新生的一代,他們首先被這些錯亂的概念所迷惑,思想認識被誤導,接著便在信仰、語言、民族觀念、道德表現以及文化方面都作出了投降。不僅如此,那些享受技術進步遠勝於他人的西方民族,那些混跡於東方民族的所謂“知識份子”們,他們自詡為貴族,視他人為蠻夷。他們這種亂貼標籤的行為,實際上是對文明與文化犯下的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32]

————————————————————
[30] Ibid
[31]法圖拉•葛蘭,《走向失去的樂園(Towards the Lost Paradise)》P:72–73
[32]同上,P:71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41 踩:182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6 (93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2 (983次打分)
【已經有1610人表態】
445票
感動
380票
路過
409票
高興
37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