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精神昇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法图拉·葛兰与苏菲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www﹒islamonline﹒net    作者:webmaster
熱度4600票  瀏覽731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8月18日 13:24

         在這種背景下討論法圖拉·葛蘭的思想,包括他的著作和行為,我們首先將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的追隨者和助手們親切地稱他為“華哲芬迪” (Hocaefendi,意為導師,多用於蘇菲教團內部對精神導師的稱呼——譯者注),那麼他究竟是不是一名蘇菲?
        在他的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受到指責——指責者說他創建了一個新的蘇菲教團,而他本人就是這個新教團的“篩海”……對此,他不得不作出反駁。[8]因為在當今的土耳其,指責某人創建一種秘密的“托熱格體”(Taraq,原意為道路,在蘇菲話語系統中多指秘密功修,這裏指教團組織——譯者注)是一筆一箭雙雕的買賣,既有法律上的利潤,又有政治上的賺頭。世俗的現代主義者把蘇菲看作是前現代歷史的一部分,是奧斯曼帝國的殘垣斷壁,是進步、發展與繁榮的絆腳石。而瓦哈比派的穆斯林激進主義者們則認為伊斯蘭社會(ummah)之所以偏離了主道,未能按照古蘭經與聖訓原則建立社會制度,蘇菲思想對此應負主要責任。同時他們還指責蘇菲鼓勵“沒有依據的、非正統的”教法創新,傳播一種消極的虔誠觀念。而且在土耳其,蘇菲教團組織依然是法律所禁止的,所以創建一個新的“托熱格體”就意味著涉足非法活動。
        在回應這些指責時,葛蘭聲稱自己從未創建任何“托熱格體”,而且他本人也不屬於任何蘇菲教團。他說:“宗教教團是先知(祈主福安之)歸真六個世紀以後以蘇菲的名義出現的。這些教團都有各自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結構。我從未參加任何教團,與他們也沒有任何關係。”[9]
        “華哲”通常是對蘇菲大師們的稱呼,對於他為何被稱作“華哲”這個問題,葛蘭回答說,這個稱呼並不具有任何世襲傳承的意義,也沒有奧斯曼復興的意味,僅僅是“公眾對他們認可並接受其宗教知識的人士的一種敬稱”。[10]
        如果說葛蘭從不屬於任何托熱格體,那麼還能不能把他看作一個蘇菲?澤濟·薩瑞特普拉克(Zeki Saritoprak)在他有關葛蘭蘇菲傾向的重要著作中,稱葛蘭是“有自己獨特方式的蘇菲”。[11]薩瑞特普拉克強調說,有許多蘇菲都不屬於任何蘇菲教團。在伊斯蘭傳播的前六個世紀中,沒有蘇菲教團,但有很多重要的蘇菲。十三到十四世紀期間,伊斯蘭社會中出現了蘇菲教團,但直到此時依然有一些著名的蘇菲並不屬於任何托熱格體。不過薩瑞特普拉克也承認,在現代社會中,不遵循任何托熱格體、沒有精神導師的蘇菲的確存在著許多問題。
-------------------------------------------------------------------------------------------------------
       [1] Anne-Marie Schimmel在處理“什麼是蘇菲?”這個問題時從來不下一個全面的定義,而是引用很多蘇菲和學者們對蘇菲的定義的一部分。《伊斯蘭的神秘主義向度(Mystical Dimensions of Islam)》 (Chapel Hill: U.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75)P:3–22

[2]
Ruwaym的描述最有可能來源於:“蘇菲就是愛真主勝於一切、而真主也愛他們勝於一切的那些人。”Cited in Schimmel,P:15

[3] Jalal al-Din Rumi,The Mathnawi-ye Ma”nawi, III:1259–1266, trans. Ibrahim Gamard, http://www.dar_al_masnavi.org/n.a_III_1259.html

[4] Asghar Ali Engineer,“伊斯蘭世界與現代主義危機”《伊斯蘭與現代(Islam and the Modern Age)》, 2002年1月

[5] Bruce Lawrence,《上帝的保衛者們(The Defenders of God)》 (倫敦: Tauris,1990)P:27

[6]
撒母耳•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1997)P:40

[7] Lawrence,P:27

[8] Thomas Michel,
“教育家法圖拉•葛蘭”,收集於M. Hakan Yavuz 與 John L. Esposito 主編的《土耳其的伊斯蘭與世俗政權:葛蘭運動》 (Syracuse: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2003)P: 69

[9]法圖拉•葛蘭,引自 L. E. Webb,《法圖拉•葛蘭:見一面就足夠了嗎?》 (Patterson,N.J.: Zinnur Books,1983)P:103    

[10]同上,P:80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葛兰
頂:190 踩:26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1 (1101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9 (1065次打分)
【已經有1978人表態】
575票
感動
447票
路過
433票
高興
52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