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論圖譜

什麽是化石?


1. 通常,隨著生物體的死亡,首先是軟組織損害和腐爛。然後,堅硬的部分比如骨頭和牙齒保留了下來。骨頭應儘快被掩埋以防止變形。

2. 一段長時間以後,骨骼深埋在殘留物的下層,生物體的遺骨變成了化石。

3. 這個在蒙大拿州發現的古新世時期(6550萬年至5500萬年前)的樺木化石是立體型的。

4. 隨著上面的土地漸漸被侵蝕,化石形成於其中的岩層開始浮出表面。


2.8億年的青蛙化石
這種生活在2.8億年前的青蛙和現今的青蛙沒有區別。

從廣義上講,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和活動遺迹,在自然條件下被保存至今。我們得到的化石是生物體的某些部分,或者是古代生物活動時留下的痕迹(後者被稱爲遺迹化石)。死亡的動物或植物在完全腐爛之前被保存了下來,最後變成了地球上沈積岩的一部分,由此形成了化石。化石作用發生的條件是:這些動植物必須被快速掩埋——通常是被泥沙層所覆蓋,然後通常就會發生化學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動植物遺體中原來的組織會發生礦物質變化,將其保存下來。

化石是史前生命情況最重要的證據。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區發現了數以億計化石,它們爲我們打開了一個研究地球生命的歷史和結構的窗口。數百萬的化石表明,物種是一蹴而就的,它們是以其完整的面貌出現的,並具有其複雜的結構,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裏並未發生過變化。這是重要的證據,表明生命是如此從無到有的——換句話說,它是被創造出來的。沒有一件化石表明生物是逐步形成的,換種說法,它們不是進化而來的。被進化論者歸爲“過渡型的化石”極爲罕見,而且科學已證明了它們是無效性。同時,一些被描述成過渡型的化石已被查明是僞造的,這表明進化論者已陷入絕境,被迫要採取欺騙的手段了。

在過去的150年間,全世界所挖掘出的化石已經證明了魚一直都是魚,昆蟲一直是昆蟲,鳥類一直是鳥類,爬行動物一直就是爬行動物。沒有一件化石表明生物物種之間存在過渡關係——換句話說,不存在從魚類到兩棲動物、或從爬行動物到鳥類之間的過渡。簡單地說,化石記錄已經決定性地摧毀了進化論的根基,即,一個物種經過長期的演化變成另一個物種。

化石不僅能夠提供生命形態的資訊,而且能提供關於地球歷史的重要資料,比如,大陸板塊的運動是怎樣改變地球的表面地貌的,在過去的時代發生過什麽類型的氣候變化。


這個在蒙大拿州發現的古新世時期(6550萬年至5500萬年前)的樺木化石是立體型的。

雖然化石研究作爲一個獨立的科學分支是從17世紀中期開始的,但是在古希臘時代,化石已經引起了科學研究者的注意,還出現了一些著作,比如研究者羅伯特·虎克(Robert Hooke)(寫於1665年的《顯微圖譜》(Micrographia)和寫於1668年的《地震綜述》(Discourse of Earthquakes)的作者)和尼爾斯·斯坦森(Niels Stensen)(他的另一個名字尼古拉斯·斯丹諾(Nicolas Steno)更廣爲人知)。當虎克和斯丹諾進行他們的調查的時候,大多數思想家不相信化石實際上就是生活在古代的生物的遺體。在對化石是否真是生物殘體的爭論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不能以地質學資料來解釋化石是從哪里發現的。經常在山區發現化石,而那個時候,人們還不能解釋諸如“魚是怎麽被石化在海拔如此高的地層中的”這樣的問題。就如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曾經猜測的那樣,斯丹諾也認爲,在歷史進程中,海平面一定降低過。而另一方面,虎克卻認爲,山的形成是地球內部變暖以及大洋板塊地震的結果。

虎克和斯丹諾闡述其論斷之後(他們解釋了化石確實是生活在古代的生物的遺體),在18和19世紀,地質學發展起來了,系統化的化石採集和研究工作成爲一個科學分支。人們根據斯丹諾提出的原理對化石進行分類和解釋。18世紀以後,採礦業的發展和鐵路建設的增加,促使人們更深更廣地研究地面下埋藏的東西。


3800萬至2300萬年以前的螃蟹化石。

現代地質學表明,地殼由巨大的“板塊”組成,板塊在地球的表面漂移,承載著大陸,形成海洋。板塊運動越激烈,地球的地理變化就越大。山脈就是巨大板塊之間相碰撞所形成的。在這漫長的時間裏,地球的地理變化以及上沖斷層也表明,今天構成山體部分的地層曾經位於水下。

這樣看來,地層中的化石是獲得地球不同歷史時期資訊的主要工具。地質資料表明,生物死亡後的遺體被保存在沈積物形成化石,在漫長的歲月中隨地層一起被擡起。一些含有化石的岩石,其年齡可追溯到數億年以前。

在這些研究中,我們觀察到,某些特定的化石種類只能在特定的地層和特定的岩石中才能找到。我們觀察到在連續的地層含有他們自己特有的化石群,可被認爲是這一特定層的“簽名”。這些“簽名化石”按其時間、時期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兩個不同的環境條件下、不同種類的沈積物——例如,一個古代的湖床和一個珊瑚礁——可能出現在同一地質時期、含有同樣化石的地層中。我們也有可能發現兩個具有相同的化石“簽名”的不同地層,而且它們可能相隔數千公里。通過這些遺體傳遞的資訊,科學家確定出我們沿用至今的地質時間框架。


4.9億至4.43億年前的海星化石,展示了海星在幾億年間一直保持原樣,沒有進化過。

2000萬至1500萬年前的有翅螞蟻
有翅螞蟻的化石被包在由樹脂凝固産生的琥珀中,同樣駁斥了進化論。

生活在2.5億年至7000萬年前的蝦,與生活在我們當代的蝦一模一樣。在數百萬年間蝦一直保持不變表明了進化自始至終沒有發生過。

 

一位在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地層做研究的化石研究人員。



 

 

   
  化石發現揭示了,這些圖畫中假想的生物從來沒有存在過。生物體是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的,出現時它們的所有特徵都很完整,在整個生命中它們從來沒有經歷過任何變化。  

達爾文主義者宣稱,生物體通過經歷很小的變化,在數百萬年間從一個物種進化到另一個物種。根據這種已被科學發現駁斥了的觀點,魚類要轉變成兩栖類,爬蟲類要轉變成鳥類。這個所謂的轉變過程,據稱要持續幾百萬年,理應在化石記錄中留下無數證據。換句話說,研究人員在過去一百年的狂熱研究中,應該已經發現了不少奇形怪狀的生物體,比如半魚半蜥蜴、半蜘蛛半蒼蠅,或者半蜥蜴半鳥。然而,儘管幾乎掘遍地球上的所有地層,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可以被達爾文主義者用來當作轉變的證據的化石。另一方面,有無數化石表明,蜘蛛始終都是蜘蛛,蒼蠅始終都是蒼蠅,魚始終都是魚,鱷魚始終都是鱷魚,兔子始終都是兔子,鳥始終都是鳥。數以億計的化石清楚地表明,生物體從來沒有發生過進化,它們都是被創造的。這些化石證明了生物體不是進化而來的,而是被創造的。

 




形成過程。當1.45億年前印度大陸開始朝歐亞大陸移動時,海床在歐亞大陸下面平移。
印度大陸和歐亞大陸的碰撞,導致海床地層被擠壓在這兩塊大陸之間,於是被上推,形成了今天的喜馬拉雅山脈。

 

化石的形成


一隻被石化在琥珀中的有5400萬年至2800萬年曆史的黃蜂。

生物死後,它們身體中的堅硬的組分如骨頭、牙齒、殼和指甲等保存下來,就形成了化石。一般認爲化石就是石化狀態的動植物身體部分。但僅有石化作用,還不足以形成化石。有些化石保存到今天,其結構也沒有絲毫損傷或腐爛,比如說凍在冰塊裏的猛獁,以及保存在琥珀中的小型爬行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這隻身陷泥漿的蜻蜓終有一日會變成化石,並作爲從來沒有進化過的證據呈現給未來後代。

生物死後,在細菌和環境條件的作用下,構成肌肉和器官的軟組織迅速開始腐爛。(只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如零下溫度和沙漠的幹熱條件下,組織才不會腐爛)。器官中比較耐腐的部分通常是含有礦物質成分,如骨頭、牙齒等,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所以它們才有機會經歷各種物化過程,而化石作用就發生在這些過程中。所以形成化石的部分多是脊椎動物的骨頭和牙齒,腕足動物和軟體動物的殼,某些甲殼動物和三葉蟲的外骨骼,珊瑚狀生物和海綿類生物的基本輪廓以及植物的木質部分。
生物所在環境及環境條件對化石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人們可以從生物所在環境判斷化石作用能否發生,例如,地下水環境就比幹陸地環境更有利於化石的形成。

最常見、最普遍的化石作用被稱爲滲礦化或礦化。在此過程中,動物遺體被掩埋在土壤中,土壤中水分所含礦物質取代了生物體。在礦化過程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1)首先,泥土、泥漿或沙子覆蓋動物遺體,迅速將其與空氣隔絕開,這個過程是化石形成中至關重要的。數月以後,在掩埋的遺體上就形成了新的沈積物層,後者如同加厚的保護罩,保護動物的遺體不受外營力和物理損傷。更多的沈積層形成了,層層覆蓋。在短短數百年內,動物的遺體就埋在了陸地表面或海底湖底的幾米以下。更多的時間過去,動物的構造,如骨頭、甲殼、鱗片或軟骨都慢慢開始化學分解。地下水開始滲透這些結構,而水中含有的溶解的礦物質——如方解石、黃銅礦、矽石和鐵等非常耐腐蝕和化學分解的礦物質——逐漸開始取代組織中的化學成分。數百萬年以後,這些礦物質完全取代了生物遺體中的組織,形成了這些組織精確的石頭複製品。最後,化石具有了原來生物的準確形狀和外形,只不過將其變成了石頭而已。


1. 礁:由石灰質海洋動物形成的礁。
2. 放射蟲:一種有矽石骨架的微型浮游生物。
3. 雙殼軟體動物,殼爲碳酸鈣。這種堅硬的器官可以毫無變化地在化石中保存下來。
4. 筆石:帶有機骨架的化石通常在黑色葉岩上找到。這些生物成群生活。
5. 鯊魚牙齒:骨頭和牙齒主要由磷組成,因此比起其他軟組織器官,它們更耐久。
6. 蹤迹化石:由沈積物上可見的蹤迹形成的化石。
7. 菊石:一種外殼已被黃鐵礦取代並變成了化石的標本。
8. 石化的樹:樹的木細胞及時被矽石取代並變成了化石的樹。
9. 琥珀:保存在樹脂中的小生物體。
10. 碳化葉:轉變成了炭纖維的植物。

礦化過程中可能發生各種情況:

1. 如果骨骼完全被液體溶液填滿,且隨後就發生了分解,那麽動物的內部結構可能變成化石。


這個有5000萬年曆史的魚化石,爲魚始終都是魚提供了證據。

2.如果一開始整體結構就完全被某種其他的礦物質取代,就可能複製出一個完整的外殼。

3.如果因爲壓力的緣故,形成了準確的整體結構形的狀模板或“模具”,整體結構外表面的殘餘物可能會被保留下來。


一隻保存在琥珀中的蠓,有2000萬至1500萬年曆史。

植物化石的形成與動物化石不同,它是因細菌導致的碳化而成的。在碳化的過程中,氧和氮被炭和氫取代。壓力和溫度改變或各種化學反應發生,在這些過程中,細菌分解了植物遺體中的組織分子,蛋白質和纖維素的構造發生了化學變化,只留下了碳纖維,這就是碳化。其他有機材料如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氫和水分都蒸發掉了。這個過程形成了天然煤層,後者形成於石炭紀(3.54億到2.9億年前)的沼澤中。

當生物體浸泡在富含鈣的水中,被礦物質(如石灰華)包裹起來時,有可能會形成化石。有機體腐爛時會在礦床上留下它原來的痕迹。


在非常特別的條件下,有些很脆弱的生物體也可能變成化石。如圖所示爲一隻侏羅紀時期(2.06億年至1.44億年前)的海星。這個化石和我們今天的海星沒有任何區別。

生物體上的柔軟部分,包括皮毛、羽毛和皮膚,要完全石化是非常罕見的。前寒武世(46億到5.43億年前)的某些軟組織生命形式的遺體被非常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除了保存至今的生物硬組織遺體外,我們還找到一些軟組織遺體,從中可以檢測到寒武紀(5.43億到4.9億年前)生物的內部結構。還有在琥珀中保存下來的動物皮毛、毛髮化石,以及具有1.5億年歷史的其他化石,也爲我們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提供了依據。與西伯利亞冰塊結爲一體的猛獁、困在波羅的海森林的琥珀中的昆蟲和爬行動物,它們的軟組織結構都石化了下來。

因爲被保存生物的類型不同,形成的化石體積差異巨大。從個別的微生物到身體龐大的群居動物所形成的化石,我們得知他們曾經會以共存的方式生活著。義大利的海綿礁就是大型化石的典型例子,它就像一座巨山,由具有1.45億年歷史的石灰石海綿組成。這些海綿是在古地中海的底部發育起來的,後來隨著構造板塊的擡升,它們也隨之升高。海綿礁中含有在這裏生活過的三疊紀生物的標本。加拿大的伯吉斯葉岩、中國的澄江也是最大的化石床,其中含有的寒武紀的化石數以千計。多明尼加共和國和順著波羅的海西海岸方向的琥珀床也是大型的昆蟲化石帶。美國懷俄明州的綠河化石床、中美洲的白河化石床、德國的Eichstatt化石床以及黎巴嫩的Hajoula化石床都很典型。

 


這座有1.45億年歷史的海綿礁可以追溯到古地中海底。當代的海綿動物與組成了這座礁的海綿動物沒有任何分別。它們清楚地證明了海綿動物沒有經歷過進化。

對化石的研究分爲幾類?

與生物物種一樣,對化石的研究也以“界” 作爲區分。19世紀,化石被分成兩個基本類別:植物類和動物類。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發現,人們才得以建立其他的主要類別,包括真菌類和細菌類。根據1963年對化石的分類,化石研究開始分成5個不同的界:

1.動物界——動物化石,此類已知最古老的標本爲6億年。

2.植物界——植物化石,此類已知最古老的標本爲5億年。

3.原核生物界——無核細菌化石,此類已知最古老的標本爲39億年。

4.原始有核界——單細胞生物化石,此類已知最古老的標本爲17億年。

5.真菌界——多細胞生物化石,此類已知最古老的標本爲5.5億年。

地質時代和古生物學

人類對地殼的基本認識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萌發於鐵路和隧道的修築過程中。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是一位英國隧道建造商,他在施工中發現在沿著北海海岸分佈的岩石與薩默塞特(Somerset)施工時出土的侏羅紀(2.06億到1.44億年前)的岩石很相似。根據他從全國各地採集到的岩石和化石標本,威廉製作了第一幅英國地質表面圖。另外,他還根據自己採集到的岩石標本,畫出了某些區域的地下地質圖,爲推動現代地質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確定了地球的地質時間框架。根據他圖中所提供的資訊,人們就可以瞭解地表以下地層的屬性和成分(如鐵礦層,煤礦層等),即使這些岩石本身還爲植被所覆蓋。



為了使自然歷史更容易被理解,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將地球歷史劃分為若干個地質時期。在確定這些期間時,會考慮這期間形成的岩石、其年齡和化石。
A) 前寒武紀 (PRECAMBRIAN) (46億到5.43億年前),
B) 古生代 (PALEOZOIC)(5.43億到2.48億年前)
C) 中生代 (MESOZOIC)(2.48億到6,500萬年前)
D) 新生代 (CENOZOIC)(6,500萬年前至今)

  1. 寒武紀Cambrian Period (5.43億到4.9億年前),
  2. 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 (4.9億到4.43億年前),
  3. 志留紀Silurian Period (4.43億到4.17億年前),
  4. 泥盆紀Devonian Period (4.17億到3.54億年前),
  5. 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 (3.54億到2.9億年前),
  6. 二疊紀Permian period (2.9億到2.48億年前),
  7.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 (2.48億到2.06億年前),
  8. 侏羅紀Jurassic Period (2.06億到1.44億年前),
  9.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 (1.46億到6500萬年前),
  10. 第三紀 Tertiary Period
  11. 第四紀Quaternary Period

 

在獲得這些資訊的過程中,化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前寒武紀到第四紀的地質時代框架,都是通過化石床指示的資料劃分出來的,並一直沿用至今。根據對岩石結構的調查研究,人們確定了地球在不同的時期經歷的階段,岩石中包含的化石向我們提供了在這些時期生存的生物的相關資訊。將兩者結合起來做出年代表,據此將地球的歷史分成了兩個“宙”(eons),“宙”下面分“代”(eras),“代”再細分爲“紀”(periods)。

1.前寒武紀(The Precambrian Eon)(46億到5.43億年前)

前寒武紀被認爲是地球歷史上最早、最長的時期,它是三個宙合成的統稱。46億年到38億年前之間被稱爲冥古宙(Hadean Eon),在這個時期,地殼還處於成形階段。太古宙(Archean Eon)在距今38億年到25億年之間,然後是原生宙(Proterozoic Eon),在距今25億年前到5.43億年之間。根據化石記錄,在這些時期有各種單細胞和多細胞生物的存在迹象。

2.顯生宙(The Phanerozoic Eon)(5.43億年前至今)

顯生的意思是“可見或可知的生命”。顯生宙分爲三個代:古生代(Paleozoic Era)、中生代(Mesozoic Era)和新生代(Cenozoic Era)。

2A.古生代(The Paleozoic Era)(5.43億到2.51億年前)

古生代持續了大約3億年,是顯生宙的最早且最長的一段。在整個古生代,雖然不時出現冰期,但氣候總體說來是溫和濕潤的。

古生代分爲6個時期:寒武紀(Cambrian Period)、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志留紀(Silurian Period)、泥盆紀(Devonian Period)、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和二疊紀 (Permian Period)。


格陵蘭島(Greenland)上前寒武紀時期的岩石(46億年至5.43億年前)。

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山(Ediacara Hills)有前寒武紀時期的岩石。圖中的5.7億至5.43億年歷史的水母化石也發現於埃迪卡拉山。這些化石記錄可以追溯到幾億年前,否定了“進化過程”的主張。根據進化論者反科學的主張:


1- 化石記錄中應出現許多過渡形態。

2- 這些化石記錄中的過渡應當是緩慢的逐漸的,且應該表現出從簡單向複雜的發展過程。

3- 第一個假想的細胞進化後,應出現新物種。


此外,這些物種的遺迹應在化石中可以看到。然而,化石記錄從未證實過進化論者的主張。化石已揭開了某些既定事實:生物體有其特定的結構,有其獨特迥異的特徵。這些特徵不是隨時間而獲得的,目前存活的生物體的群體之間,不存在可以追溯的進化聯繫。這是表明所有生物體都是由真主完美創造的最重要的證據之一,是真主賦予了他們全部的特徵。

寒武紀(The Cambrian Period)(5.43億到4.9億年前)


畫家筆下的有關寒武紀創造圖

這個地質時期的所有的基本生物種類(或“門”phyla)現在仍存在,還有更多的種類逐漸滅絕或突然出現。(“門”phylum[單]是“界”kingdom 以下最大的生物分類標準。確定“門”的分類標準是看生物器官和組織的數量和種類,以及其身體的對稱性和內部構造。現今存在的生物共有35門,而在寒武紀有50門。)

科學家將這一時期物種的突然大量出現稱爲“寒武紀大爆發”。進化論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傑(Stephen Jay Gould)將這一現象描述爲“生命史上,最偉大又最令人不解的現象”,而進化論動物學家托馬斯·S·雷(Thomas S. Ray)寫道,多細胞生物的起源的重要意義堪比生命本身的起源。

只要人們遵照古生物學上的“寒武紀大爆發”向我們傳達的訊息,就可知這一事件明顯地證明了真主創造了萬物,它也對進化論進行了批駁。在寒武紀之前的前寒武紀生存的主要是單細胞生物,只有很少的多細胞生命形式,它們的個體特徵極少,缺乏複雜的結構如眼、足等。因此,就缺乏證據來證明進化論所想象出來的到寒武紀生命形式的過渡,也找不到一件化石可以被認爲是其所謂的祖先。在單細胞生物生活的單調環境中,卻有著特徵極爲複雜的生物突然出現了,而且種類繁多。在大爆發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生命形式,它們具有明顯的結構特徵,彼此的形態界限分明。化石爲我們揭示出,前寒武紀的生物和寒武紀的生物在相關性和複雜性方面有著巨大的差異。兩者間的差異如此之大,要怎麽才能建立起這些生物門類之間的族譜呢?這就使那些想要證明生物種類間存在著連續性的進化論者陷入窘境,他們甚至在理論上無法成立。

寒武紀向人們展現了具有極其複雜結構的各種生命形式是一開始就突然出現的——實際上,這一點和創造論所倡導的是完全吻合的。生物所具有的完美結構,就是真主創造出來的。在化石記錄中,這些結構出現的時候就已是完美無缺,根本沒有基於偶然性的進化論所斷言的缺陷狀態或半成品、不能正常運作的狀態。


紐芬蘭島的這些岩石表明了從寒武紀到奧陶紀的過渡。

奧陶紀(The Ordovician Period)(4.9億到4.43億年前)


4.5億年歷史的馬蹄蟹化石,與我們當代的蟹沒有分別。

在這個時期生存著大量海洋無脊椎動物。化石記錄揭示了曾經有大量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奧陶紀,也有同時期的陸地植物化石。在此期間,冰期導致了全球的氣候變化,大量物種因此滅絕。這一現象被稱爲“奧陶紀大滅絕”。

奧陶紀的某些物種現在依然存活著,馬蹄蟹就是其中之一。有著4.5億年歷史的馬蹄蟹化石證明,在約5億年前,該生物就已具有了和現在同樣的特徵和複雜的構造。最古老的、保存最完整的水蜘蛛化石(4.25億年)也是奧陶紀的,它是證明生物經歷漫長的時期而沒有任何改變的另一個重要證據。而在這個時期——按照達爾文的設想——生物應發生進化,但這些化石卻揭示出沒有發生過任何形式的進化。

 


奧陶紀的生物圖

志留紀(The Silurian Period)(4.43億到4.17億年前)


志留紀的海百合

隨著溫度的再次回升,冰川融化的水淹沒了一些陸地。這一時期留下很多陸生植物化石。此外,除了棘皮類動物如海百合,節肢動物如海蠍,還有各種無頜魚類、甲胄魚類和蜘蛛等。

泥盆紀(The Devonian Period)(4.17億到3.54億年前)

這個時期留下了無數的魚化石。泥盆紀發生過一種“大規模消亡”現象,有些物種滅絕了。大規模消亡影響到了珊瑚礁,層孔蟲(一種成礁的珊瑚)完全滅絕了。

但是,泥盆紀的數千種魚化石和它們現存的後代沒有任何區別。這一重要證據再次證明了在數百萬年中生物沒有任何變化,它們根本沒有逐漸進化。


4.1億年歷史的腔棘魚化石
當代的腔棘魚

石炭紀(The Carboniferous Period)(3.54億到2.9億年前)


3.55億 至 2.95億年前的蜘蛛化石

也稱“煤紀”。石炭紀分爲兩個期:下石炭紀或密西西比紀,上石炭紀或賓夕法尼亞紀。因爲大陸之間相互碰撞導致的地面擡升、沉降,以及與極地冰蓋有關的海面上升下降,是這一時期塑造世界地貌的主要事件。石炭紀留下了很多海洋和陸地生物的化石。被進化論者一直視爲過渡類型的腔棘魚,現在仍存活著,證明了其觀點是不成立的。在數百萬年間,腔棘魚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也就是沒有發生過“進化”。進化論者認爲腔棘魚是進化過程中的“缺失環節”,我們認爲恰恰相反,腔棘魚就是一個“活化石”的例子,它完全駁斥了進化論,進化論者對其做了無數猜測,但它就是一種“活化石”,這一點就足以讓進化論者不能自圓其說。

二疊紀(The Permian Period)(2.9億到2.48億年前)

二疊紀的末期發生了另一次大規模的生物消亡,它也標誌著古生代的終結。化石記錄表明在這次大規模的消亡中,90%-95%的物種滅絕了。雖然如此,還是有一些二疊紀的生物存活到了現在。化石標本如2.3億年前的蜻蜓、2.4億年前的蜘蛛,證明了在過去的時間內從未發生過進化。

2B.中生代(The Mesozoic Era)(2.48億到6500萬年前)

中生代分爲三個不同的時期: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恐龍的生存和滅絕都在中生代。

三疊紀(The Triassic Period)(2.48億到2.06億年前)

中生代從三疊紀開始。全世界採集到的大量三疊紀化石中既有海洋生物也有陸地生物,其種類繁多。和其他時期一樣,三疊紀也沒有進化論者所期望的過渡類型化石。

科學家對三疊紀的化石進行研究

亞利桑那州的石化森林——變成了化石的乳白色原木——是最著名的三疊紀植物構造之一。這片森林裏的樹是智利南洋杉(Chilean aracauria),它們是證明植物沒有發生過進化的證據。這些存活在2.48億年至2.06億年前的樹木,與我們今天的樹木沒有不同。

侏羅紀(The Jurassic Period)(2.06億到1.44億年前)

中生代的這段時期有大量的恐龍存在,其種類繁多。在侏羅紀後期,有些種類的菊石、海綿、牡蠣和蛤貝滅絕了。

但是還有很多侏羅紀生物毫無變化地存活了下來——也就是說它們並沒有發生任何形式的進化。化石記錄中這樣的生物比比皆是,例如已知最早的鱷魚化石有2億年歷史,另一例大蜥蜴化石也有2億多年歷史。還有許多侏羅紀蝦化石,它們和現在蝦的有著完全一樣的完美構造和複雜結構。


1.5億年歷史的蜻蜓化石。 它和當代的蜻蜓相同。

2.06億年至1.44億年歷史的蝦化石。與生活在當代的蝦沒有分別。

2億年前的大蜥蜴,和現今存活的蜥蜴一模一樣。

白堊紀(The Cretaceous Period)(1.46億到6500萬年前)


一條1.46億年至6,500萬年前的魚和在法國發現的一塊蝙蝠化石。

中生代最後一個時期,人們認爲恐龍和其他大量陸地爬行動物、植物就是在這一時期滅絕的。

另一方面,很多物種還是存活到了現在,其中水生動物有海星、螃蟹、某些魚類、水蠍、蜘蛛、蜻蜓以及海龜、鱷魚等,還有很多植物種類。化石標本有1.35億年前的海星,1.4億年前的馬蹄蟹,1.25億年前的銀杏葉等等。儘管經歷了數百萬年,現在這些生物複雜的身體系統仍然與當時一樣,徹底否定了達爾文對自然歷史的錯誤觀點。

 

 

 

 

 

2C.新生代(The Cenozoic Era)(6500萬年前至今)

白堊紀之後就是新生代,我們現在仍處於這個時期。直到近代,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才將新生代分爲兩個不同長度的時期:第三紀(Tertiary)和第四紀(Quaternary)。第三紀的時間跨度爲6,500萬至180萬年前,第四紀則是之後的180萬年。然而,最近新生代被分爲三個不同的時期。根據這一新的劃分,其三個時期爲:早第三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


這個5,400至3,700萬年曆史的鱷魚化石發現於德國。

新生代的化石記錄中包含了大量的標本。這些標本和其他時期的標本一樣,證明了進化論所認爲的“生物是從同一個祖先演化而來的”的論述是不成立的。

所有時代的化石標本都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點,那就是:標本中的物種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換言之,對任何時期形成的物種化石來說,該種生物的結構數千萬年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直至它滅絕或存活到今天——在此期間,它都不會有任何改變。這就是一個明顯證據,證明了生物從來沒有進行過進化。

物種的化石歷史清楚肯定地否定了進化論。是萬能的真主,用他偉大的力量和無限的智慧,從虛無中創造出了所有的生物,並且令這個世界適合他們生存。

 

 

發現化石最多的地方在哪裡?

化石散落分佈在世界各地,有些岩石裏面幾乎沒有化石,而有些岩石中卻有很多。地質學家將岩石類型分爲3大類:

1.火成岩
2.沉積岩
3.變質岩

火成岩包括花崗岩和玄武岩,它們是由地底深處的岩漿或火山噴出的岩漿冷卻而成的。沉積岩由水中攜帶的沙子、淤泥、泥漿和其他小顆粒或物質層層重疊而成。變質岩是由火成岩和沉積岩在地底深處的高溫高壓作用下發生構造變化形成的。

岩石年齡由研究人員根據放射礦物的衰變來確定。

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在格陵蘭島上,岩石年齡在39億至38億年間。

火成岩的地層中一般沒有化石。植物或動物陷在熔化的岩漿裏面形成化石的例子非常罕見。很少有化石能夠忍受得住令沉積岩地層轉化成變質岩的高溫高壓條件,所以大多數的化石都是在沉積地層或沉積物中發現的。

幾乎所有的沉積岩都是由風或水攜帶而來的物質或者其他岩石的侵蝕産物組成的。有些類型的沈積岩如煤,就是由動植物的遺體産生的。由細小微粒或顆粒組成的沉積岩被稱作碎屑岩,砂岩和片岩就屬於這類。如果被搬運的物質發生分解,不管是因爲化學分解還是蒸發作用造成的,就生成了“有機”沉積岩床,如石灰岩、白雲岩。總體說來,沉積岩地層是碎屑地層和有機地層的混合。在葉岩、片岩、砂岩和碳酸鈣質石灰岩中常常可以發現化石。

如何發現並發掘化石?


採集沈積岩和石塊,小心地敲開這些可能存在化石的石頭,這是採集化石的一個重要階段。

採集化石的工具就是地質學家使用的簡單工具,如:錘子、鏟子、各種切割工具、圓規、刷子和篩子。

有的化石就分佈在岩石表面,因爲它周圍的軟地層被侵蝕掉了。這種情況下,只要用刷子將化石清理出來就可以。然後,採集化石並非都這麽容易。有些化石藏在岩石的內部,而這些岩石一般非常堅硬,可能要花好幾個小時才能將其從母岩中取出來。首先決定敲開岩石的位置很重要,根據岩床的具體情況確定岩石的斷裂線。每種岩石都有不同的斷裂方式。例如片岩,斷裂線穿越它的層理,而白堊岩卻沒有層理。同時,爲了不破壞岩石中的化石,我們還要非常注意一些指示資訊,如顔色變化、構造分異。

化石被發掘出來之後還需對其進行一些處理。在將其送往實驗室檢測的過程中,我們要對它進行保護和加固,可以採用化學膠水將其加固,對大型化石可以進行石膏澆注。那些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損壞的部分,可以用潮濕的報紙包裹起來,再浸入石膏中。

在運輸過程中,有時要用石膏將化石保護起來。圖中所示的是被石膏包裹的骨化石。

爲了使化石上的所有細節清晰可見,我們必須對其進行清理。如果化石的質地比它周圍的岩石堅硬,清洗工作就容易多了。不過,如果化石的結構較軟,就需要使用化學物質。最常見的方法是用酸洗掉母岩,這樣可以顯示出化石的所有細節。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化石非常脆弱且與其周圍岩石有相同的構造時——我們則需在發掘之前使用X光和電腦掃描裝置來確定化石的結構。

用酸清理化石
清理化石的方法之一就是用酸清理。這種方法對於清理包圍著化石的石灰石岩非常有效,而且不會損壞到化石。
1. 將包住化石的岩石浸入適當的酸裏,直到小部分的化石出現。
2. 清洗出現的化石部分並用一種抗酸物質覆蓋。
3. 將化石重新浸入酸裏,重復幾次上述步驟。
4. 對化石的曝露部分施塗保護材料,防止它受到任何損壞。
5. 最後,化石完全從它周圍的岩石中分離了出來。充分清洗化石,洗去酸和它的保護材料。

化石揭示了生物的真相:創造論


查爾斯·達爾文

迄今爲止發掘出的化石都具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徵,這兩個特徵都與進化論的觀點相矛盾:

1.靜態平衡:標本顯示地球上的物種在整個生存過程中從未發生過任何變化。不管化石記錄中最早的生物以什麽結構存在,它們都一直保持這個結構直至滅絕。形態(形狀)變化都是微不足道的,並且沒有明顯的趨向性。

2.突然出現:沒有物種是從其所謂的祖先逐漸變異而來;它們都是突然出現的,且“結構完整”。

這兩個特徵的重要意義在於說明生物是被創造出來的,它們沒有經歷所謂的進化過程和過渡階段,它們的物種特徵並不是逐漸獲得的,而是在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刻就已具有。

即便是達爾文自己也很清楚化石記錄與他的進化論相悖,但進化論者卻堅持不願承認這一點。在他的著作《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中有一個章節的標題是“理論的難題”,達爾文在文中承認了進化論無法解釋化石記錄。


圖中爲已知最古老的蝸牛化石標本,屬於侏羅紀(2.06至1.44億萬年前)。這個物種所屬的生物綱的第一個標本自寒武紀(5.43億至4.9億年前

)起就存在了。蝸牛在幾億年間始終保持不變,揭示了進化論的無效。

“如果物種是從其他物種以及其細微變化逐漸演變而來,那麽爲何我們不能隨處看見大量的過渡類型?爲何我們看到的物種有明顯的區別,而不是彼此相似界限不明?……同樣,根據進化論所說的世上曾存在過無數的過渡形態,但爲什麽我們在地殼裏找不到大量埋藏的化石呢?……爲什麽每個地質構成和地層都找不到任何這種過渡性的聯繫呢?顯然,地質學確實沒有揭示出任何這種漸變的有機鏈條,這一點也許就是對我的理論最明顯最嚴峻的反駁。”(查理斯·達爾文《物種起源》,牛津大學出版社,紐約,1998年,140、141、227頁)


5400萬至3700萬歷史的蜜蜂化石

達爾文對於化石中缺乏過渡形態的問題做出的辯駁是:“現在還沒有發現過渡形態,但在將來的研究中可能會找到。”——時至今日,他的預言仍未實現。現在的資料顯示我們採集的化石記錄已經相當豐富了。從世界各地採集到的數以億計的化石標本中,已經鑒別出了25萬多個生物種類——其中有相當多的物種與現在的近15億物種中的一些它們的同類極爲相似。考慮到在這麽多的化石記錄中都沒有過渡形態,有理由認爲在將來的發掘過程中也不可能再找得到了。

化石記錄中沒有一個可以成爲進化論者的證據的來證明“過渡形態”,但是卻提供了數以百萬計的標本證明進化論是不成立的。而其中至關重要的當屬“活化石”了,他們是活生生的現在依然存在的生物標本。化石中記錄的這些物種經歷了不同的地質時期而沒有起任何變化,於是也就成爲了創造論的證據,因爲數億年前的生物標本與現代的生物標本,它們都不存在任何的不同。進化論者對這樣的事實啞口無言,無可辯駁。

化石記錄中的所有生物都以理想的形式完整出現。例如,在鱷魚和松鼠之前,沒有哪種化石屬於任何一種部分與鱷魚相似,部分與松鼠或其他生物相似的奇怪生物。松鼠始終是松鼠,鱷魚始終是鱷魚。所有這些事實揭示了,進化論的主張——“生物是在數百萬年間逐步進化而來的”完全只是想象的産物而已。



自三疊紀(2.48億至2.06億年前)以來,許多植物物種的結構始終都沒有發生變化。其中一種植物就是銀杏樹。圖中的化石來自侏羅紀(2.06億至1.44億年前)。

生活在當代的銀杏樹的樹枝

進化論者尼爾斯·埃爾德裏奇(Niles Eldredge)承認他們無法解釋“活化石”現象,而這只是無數個進化論無法解釋的疑難之一:

“……無論怎樣進行比較,現存的生物體和它們遠古的祖先都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活化石已經將進化穩定性的演繹逼迫到了極至……我們所不能解開的生命之謎也到了極至……我們也就無法完全解開活化石之謎。”(http://www. nwcreation.net/fossilsliving.html

尼爾斯·埃爾德裏奇想要解開的“秘密”實際上就是一個非常清楚明白的事實。活化石證明了物種不是進化而來的,而是被創造出來的。不過,進化論者出於從意識形態上的原因而忽略這一點,固執己見,堅持150年前的教條。

但是現在比達爾文時代更能清楚地認定真相。瞭解真相,並選擇站在真理這一邊的人越來越多,那些迷信謊言並從不質疑的人越來越少。現在不會再象達爾文時代那樣,將真相隱瞞起來並棄置一旁。基因學、微生物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和其他科學分支都一直在揭示一個真相——達爾文和進化論的支持者肯定不希望看到的、甚至想象不到的真相——那就是創造論。

進化論者所提出的荒謬的和反科學的觀點,編造出謊言來欺騙民衆,大肆宣傳他們的理論來誤導大衆,而這些都是他們已陷入絕望狀態的信號。後世的人將會對人類曾經一度這麽相信達爾文的荒謬理論而感到驚訝,因爲所有的科學發現都顯示了一個確定無誤的真理:進化從未發生過,是真主創造了宇宙和世間的萬物。

他的跡象之一,是創造天地和他在天地間所散佈的各種動物,他能自由地將他們集合在一起。

(古蘭經四十二章(舒拉) 第29節)

他是天地萬物之主,如果你們是堅信者。  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他能使死者生,能使生者死,他是你們的主,也是你們祖先的主。  他們實是在疑惑中嬉戲著。

(《古蘭經》第四十四章(睹罕):第7-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