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古蘭經、與科學

-神聖的天啟經典在現代科學知識的光柱投射之下審視驗證

作者:DR.MAURICEBUCAILE(毛里斯•布凱爾博士)
譯者:馬振宇、馬顯光

第一篇 關於舊約聖經

壹、總綱

舊約聖經 The Old Testament的作者是誰?

舊約聖經的讀者們,要是被問到這個問題,那可不知道有多少人,大概都只能從所看過的,介紹聖經的文章中所說的那樣,給出同樣的答覆。他們的回答,可能是這樣:縱使舊約是經由那些受到聖靈 the Holy Ghost感召的人們所撰寫的,他們仍會回答說:作者就是上帝。

有時候,寫介紹聖經文章的作者,只是把上述這個簡要的觀點說出來而已。這樣一來,更多更深層的問題,統統被擋住了。有時候,這作者會換一套說法,且警告讀者說,某些原始經文可能被人添加了細節,雖然如此,某段經文縱有疑義,亦不致於改變其前文的普遍的「真實性」。這個「真實性」還被特別地強調。基督教教會當局 The Church Authorities回答了這個問題,它是對此問題可以負責的唯一的機構,加以憑藉聖靈之協助,更能啟發信徒們相信這些論調。教會的顧問委員會議 The Councils 早自西元第四世紀開始成立召開,而教會當局公佈的聖經經書名單 the List of Holy Books 卻是歷經佛洛倫斯顧問委員會 The Councils of Florence(一四四一年),杜倫特顧問委員會 Trent(一五四六年),第一屆梵帝岡教庭顧問委員會 The First Vatican Councils (一八七年)所批准核定的,才成為今天眾所週知的「真經經典」the Canon。雖然早就發佈了很多通諭,第二屆梵帝岡教庭顧問委員會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最近剛剛出版發行了一部天啟經典經文,事關重大。這是歷經三年(一九六二 ─ 一九六五)不斷努力所獲得的生產成果。在現代版聖經的開頭處,那些介紹的序文裡,就可以發現這種有很高效力的使人安心的資訊,大多數的讀者,對於過去數百年來,教會權威多次保證感到相當滿意,因此也就幾乎沒有想到會有爭議之處。

然而,如果要談論到牧師們所寫的文章,從那些不是專門為大眾出版文章中,那就會瞭解到聖經經典真實性的問題,其複雜性遠比一個假設的最重要的問題更為複雜。舉例來說,在耶路撒冷聖經學院 The Biblical School of Jerusalem 指導之下翻譯的法文版聖經本(註:巴黎 Cerf公司出版),分冊出版的現代版,如果詢問時,他們答覆的聲調就似乎很不一樣。從他們的回答中,就可以瞭解到,舊約和新約一樣,出了許多有爭議的問題。而其中絕大部份,專門撰寫介紹聖經的作者們(或稱為經註家),都已經不再隱瞞了。

從很客觀且精緻的研究報告中,也發現了高度精確的資訊。例如艾德蒙•雅柯布教授Professor Edmond Jacob 的研究報出口:舊約聖經 The Old Testament (L' Ancien Testament) (註:巴黎法國大學出版 Que sais-je 文集)這本書說出了非常好的概念。

雅柯布教授指出:現在很多人都還未曾注意到,原來聖經經文不止一個版本,而是有很多版本的。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時,至少有三個希伯萊文版本:一種是後來成為麥蘇理聖經本 MASORETIC TEXT(係猶太教傳教士所編訂,按韋氏大宇典:西元二世紀至十世紀猶太教士撰寫希伯萊文的辯証聖經真偽文集稱為 MASORE),次一版本,其中至少有部份經文被引用到希臘文譯本 The Greek Translation;以及另一種版本,是撒馬利亞摩西五書 Samaritan Pentateuch,即舊約聖經中的前五卷經文。在西元前一世紀,有企圖違立單一的舊約聖經版本的趨勢,然而卻拖延到耶蘇去世一個世紀之後,才能確竟其功。

如果現在還能找到舊約的三個希伯萊文版本,加以比較研究之後,就可能達成共識,找出舊約聖經原文版本。非常不幸的是,這事連一點影子也沒有。現今只有一批西元前一世紀至西元七十年的舊約聖經,稱為「死海經卷」Dead Sea Scrolls,是一九七四年後在死海附近的廣蘭洞 CAVE OF GUMRAN 陸續發現的,內容是猶太 Essenelike 族人的舊約聖經和宗教文獻。還有一份記載在蘆葦草紙上的十誡經文 The Ten Commandments,是西元二世紀遺物,內容有異於古經文。以及一些零星的文獻:西元五世紀的經文本,如開羅的創世紀 Geniza of Cairo,和西元九世紀的希伯萊舊約聖經的最早的版本。

Septuaqint 這本書,可能是聖經最早的希臘文譯本。是西元前三世紀在埃及亞力山大城的猶太人所譯。新約聖經 The New Testament 就是以這個希臘文譯本為依據而寫成的。這希臘文譯本,一直到西元七世紀仍然保持著權威的優勢。希臘文的聖經基本經文,在基督教世界中廣泛的使用,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內,就有很多手寫稿,分別歸類為梵帝岡市的「梵帝岡手稿」Codex Vaticanus,以及「西奈山手稿」Codex Sinaiticus 等。這些都是西元四世紀之後的文稿。

西元五世紀初期,聖徒耶隆 Saint Jerome 依據希伯萊文聖經文獻而寫成拉丁文版聖經。由於此拉丁文版聖經在西元七世紀之後普遍流傳到世界各國,因而被稱為「流行版」Vulgate拉丁文聖經。

為了留下紀錄起見,也將談到亞瑞姆語文版聖經 ARAMAIL VERSION,和西利亞語文聖經 Syriac Version (按亞瑞姆語亦為西利亞人語言,耶穌聖人在世時期,西利亞人居住在巴勒斯坦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當時耶穌聖人和其門徒也使用西利亞語言,有簡單標準版西利亞語新舊約聖經,稱為 Peshitta 聖經。) 然而,這兩個版本的聖經經文都不完全。

專家們從上述這些聖經版本中的經文裡,東拼西湊,將不同版本經文加以協調,編訂成為一個「中庸之道」的聖經版 Middle of the Roadtexts。同時也編訂各種語文的聖經版本。將希伯萊文、希臘文、拉丁文、西利亞文、亞瑞姆文,甚至阿拉伯文版聖經並列在一起。這就是著名的倫敦一六五七年版華爾頓聖經 Walton Bible。為了要讓大家完全瞭解,此處應該說明的是,聖經出現差異的觀念,這是世界的基督教教會組織機構大多數都不同意接受的。然而,只要是說聖經確是同一套經書,那倒是會同意的。可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致的意見,來將聖經翻譯成同一種文字的版本。雖然如此,仍然有一批羅馬天主教專家,和基督教新教徒 Protestant專家們,聯合共同編撰一部「舊約全世界譯本」The Ecumenical Translation of the Old Testament,已接近完成。這應該算是人工合成的版本 (英文譯者註:該譯本於一九七五年十二月由 Les Edition du Cerf 及巴黎 Les Bergers et les Mages出版)。

因此,人為的因素在舊約聖經中看來,是相當可觀的。這是很容易瞭解的:從一個版本到另一個版本,從一個譯本到另一個譯本,編來編去,譯來譯去,免不了會有修改,在為時兩千年的過程中,原來的經文,就這樣已經被改造了。

聖經的起源

在彙集成福音書之前,聖經只是民間的傳說,完全依賴人們的記憶,代代相傳,這是原始的傳達思想的唯一方法。這種傳說是用歌唱流傳下來的。

雅柯布教授記述:「在人類初期,人人都會唱歌,在以色列的人也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樣在唱歌。詩歌的興起在散文之前。以色列人唱得又長又好,由歷史環境的牽引進入歡樂的高潮和悲情絕望的深淵,在每一椿歷史事件中都投入強烈的感情,在他們的眼中看來,每一事件都有其含意,因此以色列入在歌曲上有廣泛而不同的表現。」他們用歌曲來表達針鋒相對的辯護理論。雅柯布教授提到了一些例子,在聖經的傳說故事中記載下副屬的歌曲:用餐之歌,收穫之歌,有關工作之歌,如有名的掘井之歌 Well Song(民數記第廿一章第十七節),結婚之歌,如歌中之歌 The Song of Songs 及喪禮曲等。聖經中有無數的戰歌,如黛波蒞之歌 The Song of Deborah (士師記第五章第一至卅二節),頌揚以色人渴望的勝利,這是由耶和華親自領導的戰役,(民數記第十章第卅五節);約櫃往前行的時候,摩西就說:「耶和華啊,求你興起!願你的仇敵四散!願恨你的人從你面前逃跑!」

還有格言和諺語(諺語書,歷史上的諺語和格言),祝福詞和詛咒語,以及聖人先知們在接受天命時所制訂的律法。

雅柯布教授的筆記說,這類說詞,如果不是經由家族代代相傳,就是經由神聖的寺廟人員管道代代相傳下來,用敘述上帝的選民的歷史故事口頭流傳。歷史很快地變成了寓言,如約坦寓言the Fable of Jotham 士師記第九章第七至廿一節),讓段經文大意說:「有一時樹木要膏一樹為王,管理他們;於是遍求橄欖樹、無花果樹、葡萄樹和荊棘樹」(譯者註),此段經文啟發了雅柯布教授,因此他筆記下來說:「為了要促成敘述一個好的故事,而故事中的人物或時代,不至於因其歷史不詳而在敘述時發生困擾」,雅柯布教授於是獲得結論:

「舊約上所敘述有關摩西和長老們的故事,可能只是粗略地反映出一連串的歷史事實。即使還在以口述傳承為主的時代,這些說故事的人,卻能將高度變化的民俗故事融合,用優雅且充滿想像力辭令,很動聽地表達,當故事敘述完畢之後,更能呈現出一段歷史。」甚至最嚴謹的思想家也會很公允地相信,這段歷史正是在創世紀之初,人類始祖所發生的故事。

在西元前十三世紀末,猶太族人在迦南 Canaan 定居之後,咸信在這時期才用書寫的文字將傳說記載下來。然而還談不上完全正確,似乎人們要求盡量能夠長久保存的律法,也還無力做到正確的記述。在如此情況中,那十誡的條文,眾人都相信那是上帝親手所書寫的律法,在舊約聖經中出現兩個版本:出埃及記第廿章第一節至廿二即,申命記第五章第一節至卅節。這兩個版本在精神上雖然一致,差異之處卻是明顯的。就關注於保存大量的文字紀錄方面,諸如契約、書信,(法官、城市高官、族譜等)人物誌,奉獻禮品紀錄、擄奪物品紀錄單等。這樣一來,就創建起檔案保存的地方,該處可提供文件,之後編輯成決定性的作品,其成果就是書籍,流傳至今,留給我們。這樣在每冊書本中,都是各種文獻類型的綜合。像這樣奇怪的文件分類方法,其分類原則為何?這個問題還須留待給專家們去研究。

舊約聖經是五花八門錯綜複雜的綜合體,因其原先依據的就是口述的傳說。因此,其建構發展過程,可試與另一時期及地域誕生之原始文獻作比較研究,這是個有趣的題目。

舉例來說,法蘭克王朝 The Frankish Royalty 時期法國文獻之誕生。同樣是以口述傳說為主開始,然後才保存重要的事實:歷次戰役,通常都是保衛基督教的戰役,懾魄驚魂的種種重大世變中的英雄們,揚名千里。他們的事蹟好像是注定了的命運,在數百年後成為後代宮庭詩人、編年史作者、及不同《週期》作家們創作的靈感。循這樣途徑的發展,從西元十一世紀之後往下,這類歷史事實與傳奇故事綜合的敘事詩之出現,建構而成敘事詩的第一道里程碑。敘事詩中最著名的是,羅蘭之歌 The Song of Roland (La Chanson de Roland),人物傳記性的讚美詩,敘述查理曼大帝 Emperor Chanlemagne 遠征西班牙返國途中之近衛羅蘭指揮官之軍功戰績。羅蘭捐軀犧牲,並非因故事需要而虛構之插曲。這是西元七七八年八門十五日發生的真實事件。實際上這是住在山區的巴克人 Basques發動的突襲。這首讚美詩歌不是一件單純的文學作品的神話故事,而是有歷史根據的事件,然而卻沒有歷史學家願意寫入歷史文獻。

聖經與世俗文獻兩者的誕生經過情形,並列對照比較,似乎完全符合事實。這絕非將今日之聖經故意貶謫成為一部神話集,有如某一大群人上有計劃地否認神的觀念。宇宙被創造之大現實,真主降賜十誡給摩西聖人,真主調停人類事等等,這是完全可能發生的可以相信的事情,無可厚非。同時,這樣並不阻礙我們的考慮:這些事實所傳達的主旨為何?而文獻的詳細內容應該受到嚴格的檢查評論。要採用此步驟的理由是,起源於口敘傳說故事的聖經經文中含有很大的人為參與的成分。

﹝譯者註﹞舊約士帥記第八章記述基甸擊敗米甸人,於是以色列人過了四十年太平日子。基甸多妻,有七十個親生子。其妾住在示劍,生一子名亞比米勒。基甸死後,以色列人又去隨從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為他們的神。第九章,亞比米勒到了示劍見眾母舅,對他們說:「請你們問示劍的眾人說,是耶路巴力(基甸)的眾子七十人都管理你們好呢?還是一人管理你們好呢?你們又要紀念我是你們的骨肉。」眾母舅便將這番話,為他說給示劍人聽,示劍人的心就歸向亞北米勒……就從巴力比利土的廟中取了七十舍客勒銀子給亞比米勒用以雇了些匪徒跟隨他。他往俄弗拉到他父親的家,將他弟兄、耶路巴力(基甸)的眾子七十人,都殺在一塊磐石上:只剩下耶路巴力(基甸)的小兒子約坦,因為他躲藏了。示劍人和米羅人都一同聚集,往示劍橡樹旁的柱子那裡,立亞比米勒為王。有人將這事告訴約坦,他就去站在基利心山頂上,向眾人大聲喊叫說:「示劍人哪,你們要聽我的話,神也就聽你們的話。有一時樹木要膏一樹為王,管理他們,就去對橄欖樹說:『請你作我們的王』。橄欖樹回答說:『我豈肯止住供奉神和尊重人的油,飄颻在眾樹之上呢?』樹木對無花果要求,無花果回答:『我豈肯止住所結甜美的果子,飄颻在眾樹之上呢?』……現在你們立亞比米勒為王……從前我父冒死為你們爭戰,救了你們脫離米甸人的手。你們如今來攻擊我的父家,將他眾子七十人殺在一塊石上,又立他婢女所生的兒子亞比米勒為示劍人的王。……」作者舉這段做例子,來說明當有話要說,又要說得更好,那就把歷史故事說成《寓言或神話》。又「膏一人為王」,意思是要將一個封為王的時候,眾人將油塗在他身上,這種習俗,就像我國以前丐幫新幫主就位時,眾丐向他吐口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