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穆斯林資訊 >> 國際快訊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印度兩大宗教的歷史和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伊斯蘭之光    作者:伊斯蘭之光
熱度2264票  瀏覽128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14:23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超過十億﹐印度的穆斯林佔總人口的13%強﹐將近一億四千萬﹐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 在1947年結束英國長期殖民統治獨立時﹐根據協議實行種族分治﹐把兩個穆斯林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劃歸為兩個新國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今日分別擁有一億六千萬和一億四千萬人口。 當初在討論印度獨立前途時﹐國內分為兩大派﹐著名的印度建國之父甘地(1869-1948)是主統派﹐反對大印度分裂。 他說﹕“我對全印度國家的理解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互相都能適應﹐和平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印度十九世紀哲學家兼社會改革家維韋卡南達(1863-1902)曾經說﹕“穆斯林是印度歷史上的外來者﹐但也是卑賤的窮苦人民的拯救者。 所以﹐印度才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成為穆斯林。” 一百多年前﹐當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經常發生衝突時﹐有些印度人引用歐洲基督教會的觀點歪曲穆斯林的歷史說“一手捧經一手執劍”侵略成性時﹐他批駮說﹕“這是登峰造極的謊言。”

  現代的印度穆斯林歷史學家拉菲格'扎卡里亞博士說﹕“假如穆斯林是好戰的民族﹐那麼﹐發生在1947年的分治﹐必然是一場血腥內戰。” 事實上﹐1947年之前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友好合作﹐共同為獨立運動奮鬥﹐都服從國父甘地的非暴力運動﹐粉碎了英國殖民主義美夢。

  兩教之爭﹐是印度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但在歷史的過程中﹐雙方磨合得彼此增加了了解﹐失去對抗棱角。 每次發生摩擦﹐都由雙方組織出面談判﹐結果達成和平協議﹐宗教和政治都可以通過談判協調﹐雙方民眾都服從領導的決策和協議。 歷史的經驗訓練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和平共處﹐都是印度的愛國公民﹐熱愛一個祖國。

  外界人對印度教和伊斯蘭兩種文明的簡單理解﹐認為他們有不可調和的對抗矛盾﹐因為穆斯林不能容忍崇拜偶像的印度教﹐而印度教徒不能容忍把他們的神牛當美餐的穆斯林。 事實並非人們想象得那樣﹐互相都有寬容和忍讓的民族精神﹐穆斯林不干預印度教徒對偶像的頂禮膜拜﹐尊重他們的信仰﹐而穆斯林宰殺和食用的牛也並非被敬為偶像的神牛種。 印度教徒歡迎穆斯林親友進入寺廟參觀﹐從不要求他們對偶像奉獻和崇拜﹐而穆斯林食用牛肉﹐絕不在印度教徒面前顯示﹐以防使對方不快。

  歷史上﹐曾經有穆斯林統治者對印度人民剝削和壓迫﹐不是對他們的宗教歧視﹐而是經濟和政治目的。 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互相通婚是普遍現象﹐兩種宗教的禮儀並存﹐尊重雙方家族的文化傳統﹐而且許多穆斯林家庭都有兩教的親屬。 當兩教親屬或同事會晤聚餐時﹐雙方都用素食舉行禮儀和宴會。

  印度著名的歷史紀念碑泰姬陵﹐是十七世紀莫臥兒穆斯林國王建造的典型伊斯蘭建築﹐這座宏偉的建築被全印度人民看作是象征印度歷史文化的國寶﹐而穆斯林不爭奪榮譽獨享的權利。 現存的泰姬陵就是沙'賈汗國王對他愛妃馬哈爾的伊斯蘭建築學傑作。 十五世紀﹐在印度半島北方興起一支成吉斯汗後裔的蒙古穆斯林武裝﹐1526年對印度發動入侵﹐經歷了數代蒙古君主﹐一百年間征服了整個印度﹐創立了空前統一和強大的莫臥兒帝國。 在這個帝國統治的三百多年間﹐穆斯林國王向印度全面引入伊斯蘭文化﹐創造了高度發達的印度教與伊斯蘭文化融化的輝煌文明。 莫臥兒國王尊阿克巴重印度傳統文化﹐例如他命令波斯文學者把重要的印度教歷史﹑哲學和經書翻譯成波斯文﹐促進印度文化的保留和傳播。 印度人民迄今對古代許多莫臥兒國王表示尊敬﹐承認他們對印度文化建設的豐功偉績﹐如巴卑爾﹑胡馬雍﹑阿克巴﹑賈汗吉爾﹑沙'賈汗。 阿克巴國王(1556-1605)在他統治期間曾經創立一種接納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共同參加的敬天儀式(Din-ilahi)﹐以便在對雙方宗教原則都不傷害的原則下共同祈禱。

  印度伊斯蘭的莫臥兒帝國在遭受到西方殖民主義武裝入侵後開始衰落﹐對印度社會失去控制。 從十九世紀開始﹐西方列強從四面八方對印度蠶食和侵佔﹐如葡萄牙﹑荷蘭和英國。 莫臥爾帝國精心創立的印度教與穆斯林和諧社會規劃終止﹐印度從此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 西方殖民主義者實行與莫臥爾帝國相反的民族政策﹐不是幫助他們互相尊重和融合﹐而是臭名昭著的分而治之﹐故意挑撥離間﹐製造矛盾削弱反對殖民主義掠奪和奴役的抗戰力量。

  現代的歷史學家們在回顧印度歷史和發展時﹐認識到﹐伊斯蘭的莫臥爾帝國曾經為印度人民的平等權力制定了許多合理的政策和法規﹐提高婆羅門教卑賤種姓的社會地位和教育水平﹐提倡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互相尊重與合作。 這些歷史的成就在西方殖民主義入侵印度後受到破壞﹐在國際上的宣傳只有兩教對抗和仇恨。 印度當代大文豪泰戈爾(1861-1941)曾經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抗英鬥爭中團結合作出謀劃策﹐寫過許多歌頌的著名作品。

  維韋卡南德在他生命的晚期﹐致力於印度的民族團結﹐特別告誡印度教徒不要錯誤地以穆斯林為敵﹐而在他的許多文章和著作中讚揚伊斯蘭文明的教義。 他在十九世紀末應邀訪問美國﹐在一次加利福尼亞的演講中回答印度社會問題時說﹕“一個人只要歸信伊斯蘭成為穆斯林﹐他立即就是穆斯林社會中平等的兄弟﹐人人平等的精神正是印度社會的需要﹐其他宗教做不到這一點。 假如你們的一名美洲印第安人歸信了伊斯蘭﹐奧斯曼帝國的皇帝有可能邀請他同桌吃飯﹔如果他有頭腦﹐可能委任他政府要職。”

  這位偉大的學者﹐在很多演講中都曾背誦《古蘭經》的經文﹐證明伊斯蘭對其他宗教的寬容﹐例如他說﹐《古蘭經》說真主曾向每個民族都派遣過使者﹐因此印度教徒不是穆斯林的敵人。 他說從印度教的基本教義中﹐把宗教認定為內心的信仰和對造物主的崇拜﹐同伊斯蘭教義是同樣的內涵。 印度的近代伊斯蘭學者穆罕默德'伊克巴爾(1873-1838)完全同意維韋卡南德大師的宗教和諧論﹐並且繼承他的意志繼續為印度兩大宗教的團結合作奉獻了精力。 他們說﹕“宗教信仰是每個人的隱私和心靈﹐是個人的精神獨立王國。 如果他同任何人發生摩擦﹐那絕不是宗教﹐而是世俗的利益。”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95 踩:11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9 (52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1 (483次打分)
【已經有1053人表態】
271票
感動
259票
路過
252票
高興
27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